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园林景观 > 规划设计 > >>

安徽财贸学院龙湖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rar

资料评价:
☆☆☆☆☆
更新时间:
2015-04-26
下载要求:
注册会员
文档大小:
95.85 MB
授权方式:
共享资料
上传会员:
78175942
文档类型:
.rar
所属栏目:
规划设计
需要金币:
0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公告:免费注册 会员可立即获得金币,更多赚取金币方法请查看:金币说明 下载地址
资料简介:安徽财贸学院龙湖东校区规划设计介绍
 
一、概述
    1.建设项目名称及规模
安徽财贸学院龙湖东校区占地1000亩(660052.016平方米),设计规模为在校生14000人。
    2.安徽财贸学院概况
创建于1959年的安徽财贸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961年学院从安徽省合肥市迁至蚌埠市,学院现设有16个教学系(部),3个院所研究所,3个系所研究所,17个本科专业,11个学生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根据《安徽财贸学院十五发展计划》,学院将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密切结合的,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跨经济、管理、法、文、理、工六大学科门类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大学。到2005年,达到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5000人,研究生500人规模,普通本科专业增至25个,硕士点增至17个,同时争取实现博士学位点零的突破。
学院现有校区占地530亩(3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35平方米,为教学、科研、居住的混合区。龙湖东校区位于市区东部的大学城园区内,与市区和老校区由城市主干道东海大道相连,规划中的高速铁路站由迎宾一路、二路与学院相连,交通便利。西临蚌埠市体育中心用地和龙湖,东临蚌埠医学院新校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浓厚。
东校区地势平坦,现状多为农田、村庄,局部有小渠通过,无古树名木,南北向长约1100米,东西向长约650米,南北被迎宾一路、二路分为两块,北区面积为764.636亩,南区面积为225.442亩。东校区规划在3至5年内分期实施,首期规划在校生3000人,远期按在校生14000人(含前期3000人)设计。
 
二、规划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范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4. 蚌埠市新成区大学城区域规划平面图
  5.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同意安徽财贸学院新征土地的批复》[教秘计(2002)277号]
  6. 《安徽财贸学院“十五”发展计划》
  7. 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安徽财贸学院新校区项目备案的通知》[蚌新区(2002)43号]
  8. 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核发的关于安徽财贸学院扩建校址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9. 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国土规划局提出的用地红线、地形图及《规划条件与要求通知书》
 
三、规划设计原则
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源泉,需要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环境氛围。本规划立足传统精神,通过对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理解和预测,在对基地的现状环境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在创建有形的校园的同时,营造无形的校园特有氛围。
新校园首先要现代化。校园教育建筑的设置要体现出前瞻性,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体制与教育技术方法的变化。通过高层次的文化意念、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功能配置体现时代特色。海纳江河,兼容并蓄,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体现大学充分吸收各种知识、文化、人才,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胸襟和本质,体现出安徽财贸学院新校区的特色。
新校园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教学的要求。要强调信息的交换和流通,密切学科与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融,发挥好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
新校园的校园环境要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寓诗于园,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审美范畴的多样化园林空间,创造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体现丰富的文脉特色。山水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互相渗透,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
新校园要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利用好原有地势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教育体制民主化、教育过程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并重,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方向转化。
在新的时代,大学校园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更是陶冶品性情操,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生活环境。借助网络技术,大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贯穿在整个校园生活的全过程之中。校园规划结合“徽派文化”和蚌埠现代城市形态特色,创造绿色“山水学林”。
新校区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公共事业项目,其投资大,周期长,影响广泛。在规划设计中实现效益的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合理、投资经济、节能省地,既能分期实施又相对完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四、规划构思
1、尊重基地中的地形地貌,服从地区人文和自然景致要求,利用沟通基地内的山丘水域,形成“山水学林”,并使之成为校园中的地景。建筑与环境景观布局力争融于自然。
2、功能布局,动静分离,疏密互见,内外有别而又相互渗透的。自由式校园总体布局与相对集中的教学实验核心区相统一,强调意境创造上的内聚性。
3、路网结构高效便捷,行人、机动车分合适度,形成总体布局的关联性。确保校区结构线性骨架之弹性生长,分步实施,具有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
 
五、总体规划设计
    (一)人文精神
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中心是提供不同层次的场所,以邀召所有教与学的人们进行多层次的交往,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一包含人文精神的设计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1、场所尺度:合理近人的场所尺度,不仅促成不同的人际交往,且增加同心凝聚力。
2、领域的归属感:空间设计中包含从公共性到私密性不同层次的完整空间系列,同时通过诠释这种层级的各种手法,标示场所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的相关特征,以期避开归属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基地的几何特征:基地的几何特征是场所记记性的线索。
4、社区活动的舞台:场所邀召各类使用者参与,使得场所和使用者的“吻合”应有从紧到松的不同层级,使得场所给人以愉悦之意,给场所赋予记忆性。
5、活跃因素:光线、气候和地面植被的改变,小地貌形成主导风的引入,使之成为活跃场所的元素。
(二)理性结构,山水情怀
1、引入周边风、林、水及泉城人文景致于校园,整体融入区域地景,形成天、地、人合一的环境。
2、表达基地所处自然地形南北轴向方向性和东西自然节理性。
3、前瞻性的生态校园,强调自然资源回留运用的环保及能源节约观念。
4、师法自然,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并精心打造更为“实用、经济、美观”的校园,实现两个文明与三个效益的统一。
 
六、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结构自由式的校园布局,反映教育民主化趋势,强调意境创造上的内聚性。
自由式校园布局,顺应自然地势,表达山水情怀与结构理性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人文精神,传递着蕴含传统意味的现代气息。在自由式构图中,形式和空间的张驰、疏密、刚柔的对比以及合理近人的尺度而产生的场所同心感、归属感。自由式校园布局是由绿地型、景观型、广场型和林荫道型空间以及台坡空间组成的公共开放空间网络。人行空间网络和车行空间网络所形成的校园空间网络成长而来,是植根于水土的肌理和脉络,是一种带有生态趋势的校园布局,这种布局趋势也顺应主导风向、波向、朝向,因而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大学师生特别看重学校的传统,而学校的传统又往往与校园的某个广场、某条大道、某幢建筑有联系,师生们正是通过这些广场、大道、建筑等逐步了解、认识学校的历史,取得认同感,增加内聚力。
新校区主入口建筑群为全区之核心。规划中南入口与西入口并重。南入口为校园中学生日常通行主要出入口,对景建筑为学校公共教室组团。西入口为校园行政出入口,是安徽财贸学院新校区与城区联系的主要通道。
校园分区布局中教学区、生活区和休闲活动区并重,功能分区与单元布局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中“授”的作用,又强调课外生活中“学”的作用,并能适应校园发展变化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成为最适应学校发展的校园规划布局。
校园按建筑功能可分为相对集中的若干个区,分别为中心教学实验区,文体活动区、行政办公区、外事交流区、学生生活区(南区、北区)及自然景观区。
中心教学区以图书馆为核心建筑,位于整个校园的中心位置,亦隐于山水之间。公共教学组团含公共教室与公共实验两大部分,位于学校南入口处,便于南面学生生活出入,为南入口主要标志建筑,建筑均有风雨连廊相联系,为学生提供课间交通、交流、休憩场所,南入口处教学楼做透空处理,隐约中透露出校园标志建筑—图书馆。校园中的其余6个独立教学组团环绕图书馆周围,一个较大而完整的教学中心。
校园体育活动区主要沿湖滨路竖向布置,与南北两个学生生活区均联系紧密。同时,体育设施沿湖滨路布置,与蚌埠市城市体育设施相靠近,可以向城市开放部分设施,资源共享。沿湖滨路布置一座含8000座看台的标准田径场,一座体育馆、室内游泳馆,通过现代的体育设施来体现校园的形象风貌。另外,部分体育运动场分散布置于学生生活区中,便于学生日常生活使用。
学校行政办公区位于校园西入口处,含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拆散于各个系独立教学组团内。
学生生活区规划中分为两大组团。由于学校规划规模为14000人,为便于学校管理,远期分为两大部分。安徽财贸学院校园规划任务书中要求学生宿舍面积54000平方米。设计中结合国家普通高校面积指标与现在大部分高校建设经验,生均面积远期扩大至8平方米。南区72000平方米,北区40000平方米。
后勤服务设施及师生活动中心位于教学区和宿舍区连接处,顺应人流活动规律,方便生活且环境良好,与室外公共活动空间联系方便。
山水穿流与学校教学区之间,使得教学建筑点缀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无论是公共教学、图书馆、或是专业教学组团,均有一个良好的景观朝向,引人入胜的休憩空间。校园东南角预留一处自然景观林区,亦为校园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校区规划遵循线性骨架、弹性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成型的可操作模式。规划起步于南部学生生活区与中心教学区南部公共教学、实验组团。新校区规划留有发展用地,分期建设可能周期较长,未来科学的交叉重组以及学校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规划在制约中有一定伸缩的可能,使得校园发展均衡有秩、有机统一,而且一期完成后有相对完整的校园形象和环境特征,后期施工建设对一期校园干扰较小。规划中留有余地使得校园的未来可行。而出留出的发展用地位置适宜,通过简单的植被、景观布置,即可使其成为生态校园有机、有效的组成部分。
 
七、交通流线规划
校区外围城市交通干线与学校活动相互影响较大。新校区的对外交通中注重与周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合理设置出入口和校前区,减少对周围城市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体育中心考虑为城市居民开放,机动车进校园及公共停车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校区中规划一条布局自由的环路,包围教学实验区,同时将其余各分区紧密相联。西面面向湖滨路设学校对外交流出入口,南面设学生生活出入口与南学生区相联系。为减少与城市交通的相互交织干扰,南面通过两条地下过街通道相互联系,结合城市交通绿岛,设计下沉式绿化广场,减少地下通道的黑暗闭塞感,使其成为城市的一处景观特色。
机动车行道都尽量在主要建筑群外围通过,不影响其内部的宁静,设计中也力图减弱其形式上的几何性。
整个路网系统,在秩序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秩序,骨架系统在传统基础上更趋于合理性、人文性、生态性。
路网结构的合理性还在于其对于国家有关交通、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法规规范的充分尊重与满足。规划建筑以多层为主,所有建筑外围均设有消防车道。短边长度超过24米的建筑物封闭内院,均设有消防车道均可进入。
沿干道在主要建筑附近布置有大量的停车泊位,在体育馆、对外交流中心、后勤综合楼前均留有较多停车场地。
校区内主要机动车道路宽度为15米,次要道路及自行车专用路宽7~9米。东西向机动车道主路段纵坡控制在3%以内,主要自行车通道纵坡在2%以内。残疾人通道均按国标规划设计。
 
八、空间组织及景观规划
新校区空间组织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建筑群为核心组织。景观规划设计力求聚散有致,纯静清雅的环境特色,创造“山水学林”的绿色校园意境,“堂虚绿野龙开,花隐重门约掩”。绿色校园的设计意念,是将校园布局因地就势,处处成景,建造错落有致的生态校园。进入校园主入口,通过简捷明快的校大门,以严谨、庄重的绿化空间为引导,来到大门前开敞的广场,与老校区广场遥相呼应,为“安徽财贸学院”之象征,周边配置绿化;公共教学楼呈对称布局,庄严稳重。透过连廊,远处造型简洁的图书馆隐约于山水之间,步入教学楼内部空间,湖水左右流转,富于变化和节奏,图书馆南面院落以水为主题,宁静的水面映衬着中心建筑;北面院落以林为主题,意示着核心区“曲水绿洲”的到来。“曲水”即为贯穿整个校园中心区的湖面活水系统。山林、绿地、湖水和建筑相互结合,呼唤出“山、水、学、林”校园四大景观元素。
中心区的湖水依旧存在于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中间,镶嵌于幽幽学林中,既丰富了校园地景,又使学生生活环境更纯静、优雅,透出淡淡的山川田园风情。学校用地周边后退防护绿化林带,通过校园内的生态绿轴和景观绿轴,与校园绿化融成一体,呈现生态校园的空间形态。
沿着校园内车行主干道布置绿地,它们在功能上软化了各区与道路的接壤,隔离了道路上的噪音和车行干扰;也在视野上丰富了道路景观,形成校园中的景观路,而不是传统上简单的车行道。带状绿地贯穿了整个校区,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
另外,建筑布局中的庭院空间、院落空间,强调环境的意境,尺度上怡人,功能上合理,从小处着手,以植草砖铺地为主,点缀草坪、观赏树种,配以灯具、座椅,塑造绿化空间的实用性、人文性,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九、竖向与地面排水规划
竖向规划原则为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减少土石方工作量,满足排水、交通、景观、建构筑均安全与稳固性要求。充分利竖向变化条件,创造特色校园景观。
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高差,设台地、挡士墙及坡地。建筑利用高差建设,争取更多的便利空间,减少土方量。体育场地建于较平整处。不同高程道路及场地之间利用室内外坡道、台阶、梯楼连接。
 
 

技术经济指标一
总用地面积:            660.05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263300平方米
建筑容积率:            0.40
建筑密度:              9.76%
绿地率:                68%(不含所有田径场运动场)

帮助中心 收藏 >>>
安徽财贸学院龙湖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下载
点击此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