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建筑工程 > 方案文本 > >>

广州大学城练溪展览中心概念设计方案.rar

资料评价:
★★★☆☆
更新时间:
2015-05-07
下载要求:
注册会员
文档大小:
152.56 MB
授权方式:
共享资料
上传会员:
网友上传
文档类型:
.rar
所属栏目:
方案文本
需要金币:
2
资料语言:
简体中文
公告:免费注册 会员可立即获得金币,更多赚取金币方法请查看:金币说明 下载地址
资料简介:广州大学城练溪展览中心概念设计方案总论
在广州大学城中心区的南部滨水区,有练溪村和小谷围艺术村两个村庄,分别位于公路的西南边与东北边。作为中心区中唯一的成规模的建成环境,这两个村庄有着强烈的场所特征。
练溪村
公路西南边的练溪村是典型的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聚落,整体布局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村庄群山环抱,村前面水,主要街道南北走向,分支巷道呈梳状向两旁伸展,尺度宜人。开敞空间变化丰富,巷道的放大与转折创造出极富特色的效果。
练溪村历史资源丰富,文物建筑众多。传统聚落的形成是历史的沉淀,具有不可重复性,一旦破坏便不能重来,所以应该谨慎对待。
小谷围艺术村
小谷围艺术村位于公路东北面,总用地125.629亩,是以广州美术学院部分教授、教师为核心,由个人集资,自主建设为理念开发的别墅式小区。
艺术村总体呈行列式布局,已建别墅87幢,主要为3层独立式住宅。住宅在建筑设计上大多缺乏特色,但由于新建建筑质量良好,仍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拆旧建新,追求物质环境绝对的“单纯性”是不可否认的一种新区规划的方法,但盲目的追求“单纯性”却使人走入了误区。实际上,城市活力的重要来源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新旧建筑结合的“多样性”特征。两个村庄的存在为小谷围岛的各种新建设提供了参照,并能在改造整合之后为大学城提供新的建成区所不具备的特色生活服务,有利于大学城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
练溪展览中心
保护研究
结合大学城的建设,练溪村拟改造成为大学城练溪展览中心,结合文物建筑实现旧村的更新。更新的前提是保护。经过详细的实地调研,确定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建筑
绝对保护建筑:几处文物建筑呈曲尺形分布在一个大池塘边,应连片予以原地保护。征用后进行修缮恢复,如华光古庙和三圣宫内的石碑。三圣宫是广州为数不多的的明风结构建筑,但白蚁蛀蚀严重,亟待抢救。 保留建筑:除文物建筑外,村内还有大量青砖墙面的砖木结构建筑,颇有历史与文化价值,应当予以保留。对于已经破坏的青砖材料应该回收保护,以在改建时再利用。 一些年代稍近的砖混结构建筑装饰丰富,具有浓郁的岭南地方建筑特色,应予以保留。 其它砖混建筑及新建混凝土框架建筑也为传统的巷道空间提供了良好的界面,而且结构质量良好,经过整饰后可以再利用,建议暂不拆除。 拆除建筑:为配合大学城的建设,练溪村外环路以北部分将拆除。鉴于文物建筑集中在南部,把改造项目集中在南部是合理的。 为了沟通视线,池塘与珠江之间的一排建筑建议拆除。 祠堂附近一些影响景观效果的建筑要拆除,为文物建筑提供良好的环境。
2. 巷道与特色空间
青砖界面及地面石板路都应重点保护。巷道的放大和转折之处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变化,例如入口的门楼、局部过街楼、登山步级等,应该整体保留。 
3. 保护古树及绿化
练溪村内有许多古树,在改造施工中必须重点保护。山上成片的竹子与树木应予以保留。另外宅间绿地或花园中成林的龙眼、蕉树和石榴等也应保留,在改造设计中结合利用。
主要构思  1. 保留:现有要素的利用和展示    a/ 保留原有山水空间结构    b/ 保留部分历时片断(实体,如墙、屋顶等)    c/ 保留变化丰富的聚落空间和巷道(虚空) 2. 转换:整合与改造    实现部分原有公建(文物建筑)的功能转换,改造和整合原有的居住建筑,以适应现代功能的要求 3. 添加:多样化的环境    添建部分展览休闲建筑,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聚落空间的边界,强化重要的公共空间,营造多样化的环境。
具体手法  1. 清理和利用原有石板地面和建筑界面,形成特色的巷道空间。新建部分采用与旧有砖墙相对比的材料(玻璃、清水混凝土、钢结构等),显示出明显的新旧关系。 2. 在原有公共空间加盖玻璃屋面,使小尺度房屋连接成为整体,满足相对集中的要求,便于实现功能的转换,提供各种休闲文化设施。 3. 利用原有的祠堂建筑改造成展览空间,增加庭院绿化,展示大学城建设的历程。现代展览设备与传统建筑艺术在此完美的的结合。
4. 展览空间可适当往外扩充,利用周边小尺度建筑实现分散展示的可能性。各个小展厅保留一部分原有砖墙,墙体的组合充分引导参观的流线。小展厅通过加建的顶盖与祠堂主展厅相连。
发展时序设想
第一期:展览区
结合霍氏大宗祠、萧氏宗祠、淡隐霍公祠三大祠堂改造成为展览用途。展览空间适当往外围拓展,利用原有青砖房屋加建玻璃顶棚整合出流线舒畅、空间变化丰富的展览区域。适当扩大前广场,加建“序言厅”完善广场的界面,并指引整个参观过程。
第二期:文化休闲区 靠近文化广场的区域提供各种文化休闲活动设施,包括各种特色商业和服务业。部分旧有建筑出租改造成文化作坊和工作室,满足各种文化活动的需要。
第三期:旅游餐饮区
原有青砖房屋改造成特色餐饮,结合新建旅馆开发成专门的旅游服务区域。
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
艺术村存在的问题
1. 功能矛盾
艺术村处于大学城中心区的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范围内。该区域将结合文化馆,博物馆、音乐厅,影剧院等文化共享设施的建设营造滨江开敞的公共空间,艺术村私人住宅的建设功能和建筑形式与该区域公共共享空间的功能定位存在较大的冲突。
2. 环境景观问题
因艺术村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整个艺术村的建筑之间缺乏整体协调,缺乏必要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
问题的解决
1. 功能的置换
功能的矛盾不一定只能通过推倒重建的方式解决,通过适当的改造和重整,便可实现原有建筑的重新利用。别墅的建筑形式与珠江国际影视中心的Studio工作模式相符合,可结合新建的较大体量建筑和环境整治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适合日常制作与举办电影节等新的功能要求。
2. 建筑与景观的整合
艺术村现状建筑大致成行列式布局,有较大的整治改进余地。通过对建筑及外部空间的重组整合,理出各等级公共空间,包括中央绿带、广场、沿江景观带和各个小花园。
设计要点
玻璃棚Studio
根据原有别墅的位置特征,有选择的组成几个组团,用玻璃顶棚加以联系。一组建筑可以成为一个相对面积较大的Studio空间;或者玻璃顶棚的空间成为几个Studio的共享公共空间。玻璃顶棚的形式有助于实现功能的置换,同时对整合建筑内外空间有极大的贡献。
中央绿带
影城主入口开向临江文化广场,通过次一级的入口广场(电影广场)进入影城区域。位于中央位置的是一条设计整理出来的长180米的绿带,是影城中心区域的仪式性空间,通向终点是新建的会堂建筑。两侧界面利用原有别墅加以整理。
滨江星光大道
滨水区域是景观效果较好的地带,设置步行景观带(电影名人走廊),一端是音乐厅,另一端是电影博物馆。滨水步行带平时供市民使用,电影节时作为星光大道,成为星光熠熠的风景线。
电影大厦
电影大厦是占据广场一角的重要地标性建筑,提供零售、娱乐、酒店、办公等各种功能。低层的商业零售沿外环路延伸,成为一个崭新的界面,通过建筑错层的处理转换道路与原来艺术村场地的高差。塔楼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设计,在不同的楼层处理“空中大厅”,同时,外立面通过投影的方式展示各种影像,以表现电影业的特征与戏剧性。
电影博物馆
影城内设置电影博物馆,展示广东电影发展的历史和最新成就。同时兼有学术研究功能,配有实验影院和专业报告厅。
广州大学城练溪展览中心概念设计方案
帮助中心 收藏 >>>
广州大学城练溪展览中心概念设计方案下载
点击此处下载